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未来新闻-广州站

当前位置: 未来新闻-广州站 > 教育 > 胆管癌胆道腔内治疗实现全球“零的突破” 新技术转化成果开展临

胆管癌胆道腔内治疗实现全球“零的突破” 新技术转化成果开展临

时间:2020-07-10 13:23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41 次
内容提要:恶性程度高、患者预后差的胆管癌,尤其是肝门部胆管癌,是目前全球消化系统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近期,这一治疗领域有了突破性进展,将给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胆管癌患者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天津北方网讯:恶性程度高、患者预后差的胆管癌,尤其是肝门部胆管癌,是目前全球消化系统肿瘤研究领域

内容提要:恶性程度高、患者预后差的胆管癌,尤其是肝门部胆管癌,是目前全球消化系统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近期,这一治疗领域有了突破性进展,将给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胆管癌患者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天津北方网讯:恶性程度高、患者预后差的胆管癌,尤其是肝门部胆管癌,是目前全球消化系统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近期,这一治疗领域有了突破性进展,将给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胆管癌患者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北京时间7月7日,天津医科大学南开临床学院(以下简称“南开医院”)王西墨团队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黄波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发表一篇题为《Methotrexate-loaded tumour-cell-derived microvesicles can relieve biliary obstruction in patients with 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的文章,展示了中国科学家首创的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的一项临床应用成果,由此,进展期胆管癌治疗方式取得重大突破。

  王西墨团队表示,载药囊泡治疗胆管癌技术已获批上市使用,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针对失去手术机会的大多数胆管癌患者的治疗,中国科学家实现了“零”的突破。这一技术目前已获准在全国多个城市上市使用,其为寻找治疗希望的胆管癌患者提供一个新选择,有望降低治疗费用的同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周期。

  难以治疗的胆管癌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突出表现在消化道肿瘤。胆管癌在消化道肿瘤占比约3%,属于罕见病的一种,发病率相对不高,但恶性程度仅次于胰腺癌,对患者影响严重,病死率和手术复发率比例超过50%-70%,被视为另一个“癌王”。

  一组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胆管癌每年新发病例约1万人左右,亚洲区域胆管癌患者更多,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三,其中,中国是世界上胆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并逐年上升。

  胆管癌的治疗难度大、治疗手段有限、对患者危害大,是临床界一个至今无法攻克的难点。南开医院在治疗危重复杂的急腹症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包括外科手术的微损伤化,逆行性胰胆管造影,以及经12指肠镜型胆管病变外科治疗的技术。培养了一批精通12指肠镜的外科专家,达到了通过微创的方式解除胆道梗阻的目的。近三年来,南开医院肝胆外科张大鹏教授团队,推动了应用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治疗肝胆胰肿瘤的新阶段,完全腹腔镜胰12指肠切除术,完全腹腔镜各类肝脏切除术,已经成为常规,甚至能够完全腔镜下完成合并肝切除的胰12指肠切除,极大的减小了手术对病人的损伤,减少手术损伤,对肿瘤病人的意义极其重大。南开医院在不断减小手术创伤的同时,着力探索中西医结合的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方式,南开医院团队将围手术期快速康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写入了美国外科医师协会教科书施瓦茨外科学。

  载药囊泡技术的新突破

  文章第一作者、南开医院肝胆胰外科四副主任张晖指出,目前国内外均没有针对胆管癌治疗的标准化疗方案。现有专家共识推荐的首选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但因胆管癌患者前期症状表现不明显,当出现梗阻性黄疸明显症状就诊时,胆管癌大都进展到中晚期阶段,此时仅有20%不到的患者有根治性手术的机会。。

  “临床上目前只能用胰腺癌或消化道肿瘤的化疗方案对其进行治疗,且疗效不佳,故无法成为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张晖介绍,长期以来,临床界不断探索新治疗方法,希望改善这种临床治疗格局,但均难达满意疗效。而其治疗费用,如果具备手术指征手术费用和后续治疗费用约在20-30万左右,若这一医疗新技术展开应用后,有望降低患者治疗成本。

  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是一项基于细胞外囊泡来源的、具有天然特性的创新性肿瘤治疗技术,它将来源于肿瘤细胞的囊泡,与微量的化疗药物结合后,将化疗药物富集于囊泡内,并激活免疫反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这是一项集生物化疗和免疫治疗为一体的新型抗肿瘤技术,也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热门的将细胞外囊泡用于肿瘤治疗方案中,临床转化进展最迅速且具独创性的技术之一。

  正是由于载药囊泡独特的作用机制,即既有化疗药物的部分作用,又有生物载体的特性,更是动员机体免疫大军中性粒细胞,并巧妙利用胆管癌部位极为狭小的空间,最终对梗阻性胆管癌产生出不同寻常的疗效。

  该技术主要研究者之一、王西墨教授表示,“载药囊泡治疗胆管癌技术”已展现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项全球首创的新技术,让全球胆管癌胆道腔内治疗实现了“0”到“1”的突破,随着后续样本量的扩大和方案的逐步优化升级,未来有望成为一线的胆管癌治疗方案,改变当前胆管癌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临床格局,代表中国走在全球胆管癌治疗的前列。

  胆管癌只是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的适应症之一,据介绍,该技术的产品管线已涵盖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腹水、肺癌、食管癌等实体瘤及其并发症。该技术临床转化进展迅速,目前已作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在湖北、河北、安徽、湖南、山东、深圳、天津等7省市获批上市,开展临床应用,为中国患者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津云新闻记者赵颖妍)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7-10 13:07 最后登录:2025-07-10 13:07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